拿着搬砖一年辛苦攒下的血汗钱换一顶破风公路头盔到底值不值?这篇文章马上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。
为什么人们那么热衷于烧器材,对轻量化、空气动力效果如此追捧,撇开钱多人作之外,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多个产品的性能只要普遍略有升级,就可以带来整体跃升的踩踏感受(所以也不要忽视单个产品微小的提升量,综合之后也许会让你大开眼界)。对,人类总是为了得到“更小”的幸福不断在折腾,可是不折腾这如死水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嘛。
▲OMG,戴上气动盔会让我显得DIAO DIAO的!膝盖倍有劲
厂商的宣传
厂商为了能卖货也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,他们最喜欢强调节省的时间以便诱惑你剁手买气动型头盔。
像Louis Garneau在推出Course头盔时就曾发表:一个70kg的车手头戴标准头盔(此处特指不具备气动效果的头盔)用一辆9.1kg的自行车骑行40KM耗时53分20秒,车手戴上某品牌的气动头盔骑行相同距离花费51分22秒(功率输出相同),而用Louis Garneau Course则耗时50分40秒。
▲Louis Garneau的Course还能节省可观的时间
换言之,据Louis Garneau的测试显示,Course比标准头盔节省2分40秒,这可是个相当可观的时间。
SPECIALIZED曾将拿标准款的Prevail和Evade气动盔及S-Works TT盔进行风洞测试,发现同样骑行40KM,Evade可比Prevail节省40秒,S-Works TT盔又能比Evade节省20秒(当然普通情况下,你应该都不会在平时的公路骑行中用TT盔)。
▲Specialized的Evade还是众多山寨厂争相效仿的对象
测试车辆是一辆计时车,测试结果会与公路车有所差异。因此它在产品册中声称,Evade比标准头盔节省46秒(40KM)。
真实的情况是……
road.cc的大靓仔Dave Atkinson亲测Giant Rivet以检测是否真如品牌商所说的:换上一顶气动头盔可以比标准头盔节省更多时间。
▲Dave即将用来测试的头盔
“以下图表是他用Giant Rivet和标准盔Scott ARX Plus在Odd Down赛道跑出来的测试结果。我用了一对Garmin Vector2脚踏测试功率,赛道一圈长1.5KM,输出保持在150W-270W(输出功率270W已经让我感到非常疲惫)。数据显示,最快的一圈耗时2分22秒(平均时速大约40+km/h。”
▲表中X轴为输出功率(W),Y轴为速度(km/h)
“这些数据表明了什么?好吧,Rivet的趋势线位于Scott的上方,两者间的功率值差大概在10W上下,也就是一圈相差2-3秒。”
“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十分科学严谨的测试,但也足以说些问题,气动头盔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确会带来些许不同。即使是很微小,在锱铢必较的竞技运动中仍然有显著意义,不是吗?”
通风效果
过去很多气动盔通风性极差。厂商尽可能保持外表光滑以减少空气阻力,结果舒适度奇差。BBB Tithon跟Bolle The One两款头盔的通风效果就惨遭两位评测人员的吐槽。
▲Giro的Synthe
新一代的气动盔就很好地解决了相关的问题,如Giro的Synthe、Kask的Protone还有Louis Garneau的Course跟标准盔就很相似,都能保证有足够的空气能够进入给你的脑袋瓜子降温。
设计新款的Ballista气动盔的时候,棒槌哥(Bontrager)就表示已经采取了高明的方式来分析不同头盔的热效应。在分析实验中,Bontrager在头上黏贴了36个热电偶以确定哪种设计能获得最凉快的效果。此举有助于Bontrager以最高效的方式定制风孔的形状和位置。
▲棒槌哥花心思做实验得出来这个头盔造型,看似无孔实则凉爽
经过试验得出的结果就是,Ballista前部有三个通风口,空气由此进入。凹槽将空气导流至头盔内部,降低头部温度。出风口位于头盔后侧,既能让气流外泄又不会增加空气阻力。
Ballista表面看起来风孔似乎有点匮乏,但在实际使用过程,舒适度不亚于一个普通的公路盔。
▲BELL的Star Pro顶部滑块
另一个推荐的选择是BELL的Star Pro,盔顶有个滑块,控制滑块开关风孔自主切换破风模式。
▲目测Kask也是诸多网红必备款,我成为网红之路的第一步完全没优势,主要是穷
Kask的Infinity也是采用了同样的设计,而且单手操作极为方便,不过不像BELL那样有小码的。
不管怎样,气动盔总会比标准盔要热一点,也许大热天会让人受不了,但大部分时候它还是蛮舒适的。
重量
以下是几款气动头盔的重量,捷安特在环法新推出的Persuit重量在250g之下,其他品牌的头盔则大多在这个数字之上。
▲捷安特在环法新推出的Persuit重量在250g之下
• Bontrager Ballista 266g
• Giro Synthe 223g
• Louis Garneau Course 297g
• Kask Protone 250g
• Bell Star Pro 300g
• Spiuk Obuss 307g
• BBB Tithon 280g
• Bolle The One 340g
• Cannondale Cypher Aero 285g
• Kask Infinity 265g
• Giant Rivet 299g
同等价位的气动盔普遍要比标准盔略重一些。
价格
气动盔概念一开始推出来的时候,价格真的令人瞠目结舌,比如Kask Infinity售价220英镑,Giro Synthe稍便宜点,也要199.99英镑,Specialized S-Works Evade队版算亲民一点,200有找——160英镑。
当然了,现在你到市面上去看看,已经有更多实惠款可供选择(说得我就马上买得起一样),上面介绍的Bontrager Ballista为129.99英镑,Spiuk Obuss是99.95英镑,BBB的Tithon就更便宜啦,只要79.95英镑,是不是很像在甩货?
安全性
这就不用多说了,气动盔跟标准盔一样都要达到安全标准的,这也是一个头盔最基本的要素。
啊!那我应不应该买气动盔呢?
大多数的气动盔都比标准盔稍微重一点、气孔少一点(闷一点),也贵一点。但是你确确实实会获得更好的气动效果,在分秒必争的竞技状态下或者你决心当一匹跑得更快的好马,那它的确是有意义的,膝盖不够装备来凑。
责任编辑:凌子
本文来源